当前位置:

首页 心理文章

亲子同成长,共创好家园 || 从这六个方面出发

作者: 分类:心理 发布时间:2022-09-09 浏览量:0



家庭在我们心中是爱情的归宿、亲情的象征和幸福的港湾,是一块尽享天伦之乐的福地。

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组成一个完美的家庭,可惜的是,世界上并不会有完全没有分歧的家庭存在。

在外人看到的别人完美的家庭,都是一家人彼此努力付出和包容换来的。

于是乎,人们会问:怎样才能拥有和谐、温馨的家庭呢?

2022年8月26日,由江苏省社会心理学学会主办,江苏省社会心理学学会社会发展部承办,和人心理、秦淮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提供公益支持的公益大讲堂中,花菊香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主题为《亲子同成长,共创好家园的讲座。

我们将讲座内容整理出来,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!



01

美好家园的内涵

对于“美好家园”,实际上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义,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。


1.各美其美


今年高考中,湖南衡阳的赵氏同胞三兄弟同被985高校录取;

钱钟书、杨绛、钱瑗一家以恬淡、纯粹抵御和屏蔽世间的纷杂;

王传福少年丧父失母,兄嫂支撑完成学业,创立事业;

陆庆屹的纪录片《四个春天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家庭内的柔情带给家庭的美好。


以上的例子都从不同的侧面看到,每个家庭的美好千姿百态,各美其美。





2.美美与共


虽然各美其美,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美好之处,但是,研究这些家庭会发现,这些家庭中还是有非常多的共同点。


爱国爱家、尊老爱幼、夫妻相爱、教子有方、勤劳创业、邻里和睦。

——李源潮,发挥独特作用建设美好家庭--在2017年全国“最美家庭”揭晓会上的讲话


(1)境界:大、高


家庭的境界要大、要高。


不仅为自己,为小家,更为这个社会,为大家做出贡献,能把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呼唤,国家、老百姓的需要结合起来,既有自己的责任感,也有社会责任的担当。


孩子更容易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小困难,能以使命的召唤跨越困难。


(2)眼界、视角


多维视角,不仅站在自我的立场看问题,看需求,还要站在别人的视角(家里其他人的视角),进一步站在社会的视角看问题。


从不同的视角相互的理解能使人更包容,达成共识。


(3)心怀美好,行向美好


内心向往美好家园,同时也要付诸实际行动。


美好家园并不是没有矛盾、困难和不幸,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不幸,而是他们有很多资源去克服困难。


3.美好家庭的具象化


(1)世外桃源式


用发乎内心的真爱,彼此尊重,相互肯定、认同和支持,使家人获得身、心、灵的归属、安宁和滋养。


在彼此护佑中,给予保持独立性的自由,使家成为独立于世,充满真情、愉悦、天真和情趣的小世界,活得安然而自足。


(2)诺亚方舟式


夫妇之爱、亲子之爱的力量,成为人们活着的一个重要理由和力量。


在人生遭遇困难的时候,家则规避世间风险,相互关怀使家人获得支撑,降低生活的难度,驶向生命的彼岸。


4.政策导向:注重家庭、家教、家风


家庭发展纳入新的国际发展议程,全面加大对家庭的支持力度。我国将家庭要素纳入国家发展战略,完善家庭发展政策体系。


注重家庭文化建设,促进家庭和谐幸福。


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、家教、家风,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,培养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

家庭教育: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,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、身体素质、生活技能、文化修养、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、引导和影响。


5.建设美好家庭的路径


(1)处理好家庭关系


情是纽带,德是基础,倡导忠诚、责任、亲情理念,弘扬相亲相爱、互敬互助的家庭美德,以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。


(2)践行好家庭教育


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和做人的教育。要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,从小在孩子心灵中种下“五爱”的种子。


要言传身教,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孩子做一个心灵美好、对社会有用的人。


(3)树立好家庭风气


“忠厚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”。家风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,深入心灵。


6.勃兰特.罗素在《教育与美好生活》中提出


(1)及早施教


在幼儿期尽量地养成幼儿终身受益的好习惯;好的习惯一定是在行动层面的,而不仅仅是在感受层面,要从感受体验到认知,再上升到行动。


内容包括健康和品性而非灌输知识。


(2)“爱与同情”的教育方法


正确的儿童观:尊重儿童的理性和天性。


正确的亲子之爱:对待成长中的孩子的自然之爱。(不是责任角度的理性之爱,而是本能的自觉的对孩子的爱)


正确的奖惩:少责罚、多夸奖;奖罚均适当。


(3)徳智并进的教育内容


儿童是目的,而非工具。(教育是为了儿童本身的成长)


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理想的品质。


培养具有活力、勇敢、敏感和理智等特征的男女所组成的社会。


围绕四种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,培养自制力:克服恐惧,培养勇敢;克服私心,培养公正;培养诚实


(4)“叩则鸣”的性教育


永远真实地回答问题;完全像对待其他知识一样对待性知识,不故弄玄虚。


(5)智力教育


激发学生的求知欲;敢于挑战和反思;主动、独立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发现的机会。





02

修炼自我打基础

事业有成或渴望成功,但并不代表个体幸福。


个体若过于专心的投入或求成心切而失去内心的天真和平和,失去亲人和朋友的爱,即便拥有个人的成就也感到不幸福。


幸福是一种自我的内在体验,体验需要过程,既有个体的独处,也需与人共处和分享。


1.无痛家庭教育


教育上的“剪刀差效应”:孩子们在幼儿期间的区别不大,经过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,成年后差距越来越大。


父母的身教:依靠自身的勤奋、乐观、向上、正能量、自律,营造良好的奋进型家庭环境,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孩子。


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所说:“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,首先是自我教育。”

不刻意追求荣誉、友谊和理解。


不刻意寻求与外界生活的一致性。


慎独、自律,洁身自好,潜心于纯净的自我追求或事业追求(如学术研究),并将其视之为将人世间的种种倾轧、诽谤和猜疑拒之门外的最有效的策略。


对外界的极其敏锐的洞察力,对家庭和血缘关系的信赖感,规避世俗之束缚,以超然于世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利害得失,把家建成一座摧之不垮的私人堡垒,成为家人精神上永久而坚强的避风港。


2.经常探索自我、积攒生命力量


意识压力(自己内在、家内、家外)(工作、家庭、身体健康,不要回避,而要面对压力)。


您是如何应对的(逃避还是积极应对,还是指责他人?)


感知和正视自己的感受


客观评价自己的感受(值得吗?如何评价?)


分析影响自身感受背后的理念、观点、价值(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?)


您的自己的期待?对他人的期待?他人对您的期待?(我们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期待?是不是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?)


您深层次的渴望是什么?


您最本质的自己是什么,您的生命核心、精神追求是什么?


3.作为父母的探索


父母陪伴和引导未成年子女共同探索与独立探索。


成年子女陪伴年迈父母的共同探索与独立探索。


家庭是孕育美好品德的揺篮,是培养美好品德的终身课堂。





03

经营好夫妻关系


1.情感理性


对亲密、激情和承诺持有的理性认知和行动抉择,忌参照卸责。


互爱基础、爱责相伴、爱则互渗。


2.关系理性


对夫妻轴心关系、核心家庭关系、姻亲家族关系、社会性关系的恰当认知和行动抉择。


相互、兼顾、平衡。


3.经济理性


对自我、对方、家庭、家族、他人的经济收入和消费的恰当认知和行动抉择。


勤奋程度的选择、消费方式的选择、评价方式的选择。


4.道德理性


分析婚姻家庭的道德情境,进行道德推理,确立自己具体行为准则的恰当认知和行动抉择。


两性关系情境、家庭关系情境、血亲姻亲关系情境。


基本处理原则:尊重、合作、投入(情感、经济、行动)、回报。


孩子的面孔能忠实地照出父母的外表和内心,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,首先自己要努力成为什么样。


“十几年来,我的爸爸每天坚持6点半起床,看书充电。而我的妈妈,只要有空闲,也会拿起书本认真阅读。


每天晚饭后,父母总是相约在楼下空地打打球,或是跑跑步,回家后乐此不疲地交流运动的好处。”


多年以后,我才惊觉这些是父母‘刻意为之’的教育。


曾经的我,早上起不来,一看书就发困,一运动就犯懒,可当我看到父母都还在坚持,就突然觉得早起也没有那么痛苦了,读书好像也没有那么难,运动也成了每天的习惯。


最好的家庭教育,从来没有什么点石成金、立地成佛的技巧,而是一段春风化雨、自然无为的过程。父母负责,孩子才能出色;父母严格,子才懂自律。父母努力,孩子才会上进。


教育孩子,不怕没文化没背景,怕的是自己从不反思和成长。


适时寻求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帮助:调研显示90%以上需要婚前辅导、45.8%需要亲子关系辅导、43.9%需要学习夫妻沟通技巧。


社会工作者通过家庭教育宣传、婚姻家庭辅导、矛盾纠纷调解、跟踪指导和困境家庭救助等服务,协助服务家庭改善功能。





04

协调好亲子关系

1.父母做亲子关系的积极建设者


平衡好自己的工作与满足家庭生活需求、每位父母都应成为自己孩子的教育专家(用孩子适合的方式)、养成自身的好习惯,培养孩子的好习惯、阅读习惯(开阔眼界)、作业习惯、游戏娱乐习惯、时间管理习惯、定时休息、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。


父母以开阔眼界,拓展孩子发展的宽度;

激发孩子对未来的向往,建立适当目标;

以学习和专研的态度对待困难应对挑战;

探索、发现、尊重和支持孩子们的兴趣;

欣赏孩子的进步和成长,激发内部动机;

父母处处以身作则,做好孩子们的榜样;

以耐心与智慧对待孩子们的错误和不足;

用心陪伴,亲子携手同努力,相互成就。


2.孩子借力父母,做自我发展的主人


孩子是独立的个体。身、心、灵的独立,尊严。需要独特。自我成长。


孩子是需要依靠的个体: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,依靠父母、家庭满足生命成长的物质支持、心理支持、适应社会支持。


引导和激励孩子成为担当责任的个体:责任的层次、为自己负责、为家庭负责(现在家庭的延续、未来新家庭)、为社会负责(作为社会)。


与责任担当关联的问题:通常是层层递进的,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、当下责任与未来责任的关联担责障碍的认知与挑战。



05

变化中自我调整

肯定自己的成长与进步,即使是在最糟糕的境遇中。


正视自己(作为父母或孩子)的不足、接纳不足、分析不足。


寻求改变,调整自我:对能够改变的,积极努力改变;对无法改变的,寻找外界支持;对难以获得支持的,探讨替代;在相互支持和鼓励中积极调整;接纳自己也是人不仅是某角色。





06

调整中共同成长

作为家长为孩子做积极的改变者榜样,以己成长引领孩子的成长,并适应孩子成长。


战略上藐视问题,战术上重视问题;

无法改变过去事件,但可改变冲击;

坚信一切向善向好改变的希望可能;(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寻找希望,为孩子植入希望)

调动全部内在资源,应对问题挑战;

以更高自我价值,以高统合性应对;(不要放弃自我价值一味投入家庭价值)

把焦点放健康层面及可能性的部分;

重视行动过程,在行动中实现重构;

觉知惯常应对,克服改变带来不适;

接纳过去,增强管理“现在”能力;

坚持良性互动,营造友好家庭环境:

相互温和表达,明确家庭成员界限;

彼此正向鼓励,多维度期待要适度;

在人性的层次与自己和孩子们相遇。



扫描以下二维码可收看完整视频


讲堂每月一期,每期一个生活中的主题,专家讲解,现场答疑,互动讨论。


关注“和人心理”,可查看往期视频,精彩不容错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