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首页 心理文章

不快乐的孩子,身上大多藏着“自恋型”父母的影子

作者: 分类:心理 发布时间:2022-07-30 浏览量:0



听说过一件这样的事情:

“儿子十年苦读,终于考上名校”,正当父母拿着通知书高兴的时候,儿子从窗户里一跃而下,结束了自己即将开始的人生。

遗书中,只有一句话:“我已经完成了你们的愿望。”

父母抱着儿子的遗体,痛苦万分,但是不知所解。在他们心中,儿子一直很听话,也很上进。好不容易考上了如意的学校,却以这样决绝的方式告别了父母。

网友说:“很多时候,没有人关心你是否快乐,只有人关心你是否成功。”

是呀!我们在衡量个体价值时,最明显的标准是看他赚钱的能力,而不是他当下的快乐指数。

或许,包括父母,都会忘记,快乐,也是一种生产力。

在父母的眼中,孩子的成绩比快乐重要,孩子选专业比选兴趣重要,孩子遵循父母的规划,比实现他自己的理想重要。




最后,孩子变成了一个只会读书的工具人,没有快乐,没有动力,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,活在父母“自恋”的影子里,对未来失去想象。


01

过分强势的父母
对孩子是一种伤害

在一项对于青少年心理的调查中,收集到最多的问题是他们和父母的关系:

?不管怎么努力,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;
?自己的兴趣和爱好,从来不被父母尊重;
?因为成绩不好,经常被父母语言暴力;
?在父母面前从来没有自己的隐私;
?父母很喜欢帮自己做决定;
?感觉自己是父母的负担,对不起他们;
?害怕父母对自己失望;
......

遭遇强势父母的“围攻”,仿佛是很多孩子的共同点。

我们爱我们的父母,所以不想违背父母的意愿和要求。但是,当父母越来越多的干涉自己的行为和学习时,孩子就会迷茫,面临不同的选择,反抗就是背叛,沟通又无法达成一致。

所谓青春期的叛逆,除了孩子自身的问题,父母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 

心理学上说:“人生有三个阶段,知道父母是普通人,知道自己是普通人,知道孩子是普通人。” 

生而为人,应该为了提升个人价值和实现个人理想奋斗。但是也应该接纳在付出努力以后,自己依然是“普通人”的现实。 豆瓣上有一个小组讨论,主题是,哪一刻觉得人生很爽? 

有一位网友讲了自己的故事。高中的时候,有一次半夜自己忽然肚子痛,就给母亲说要去医院,结果母亲觉得她在说谎,愣是让她坚持到天亮。 天亮后,网友说不太痛了,要不要请假一天去医院做检查?

母亲斥责她是为了不想上学才说肚子痛的。 结果,网友当天在学校里痛得死去活来。被老师和同学送到医院后,确诊急性肠炎,因为耽误了大半天,已经感染,只好做手术切除部分坏死的大肠。 

父母赶到医院后,也吓得不轻,一个劲地给网友道歉。 好在网友性格粗狂,没觉得是大事,安慰母亲说,手术等于减肥了。

但是,从那以后,父母就非常注意她的身体,也不再逼迫她学习了。 天下父母,大多数都是爱子女的,只是由于自己的经验主义作祟,会在沟通和态度上轻视子女的意见和表达。




在《父母的羁绊》一书中,作者提到:“父母的强势,也是一种自恋行为。当父母对孩子实行语言攻击的时候,会影响孩子的思考方式,让孩子产生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。”

强势的父母,让子女活在自己的羽翼之下,孩子只能对父母言听计从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失去自己的判断力,成为唯父母是尊的心理。这对孩子的成长,是一种极大的伤害。


02

影响孩子一生的童年记忆

心理学家阿德勒说:“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,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。”

每个成年人的身上,都带着童年生活的痕迹。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里得到了足够的爱,那么,这爱将幻化成光,照亮和温暖着他未来的生活。如果一个孩子的童年,没有得到过爱,那么他成年后,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代价去填充内心的缺失。

每个孩子的一生,都会被自己童年的记忆影响。 

在电视剧《都挺好》当中,苏母因为意外怀孕,不得不将苏明玉生下来。 这打破了苏母对自己生活的规划,所以,苏母借着女孩子读书没什么用的借口,阻挡明玉的大学志愿。又在生活中对明玉冷言相对。

最后,明玉带着心中的怨愤和不解,毕业后自谋生路,甚少回家。 明玉事业的成功和物质的收获,并没有让她感到快乐。 直到苏母去世以后,父亲对明玉说出实情,明玉才明白母亲为什么一直憎恨自己。

世界上唯有一种关系无法选择,那就是至亲的血缘。

美国先知诗人纪伯伦说:“你的孩子,并不是你的孩子......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,却非因你而来......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,而不是你的想法。” 

父母总以为,孩子是自己的,我生养了你,你就应该服从我的意志,顺从我的指挥,以我为中心,活成我想要的那种人。

这种大错而特错的想法,孩子无力更改,只能承受,最终,要么母女离散,要么爱恨纠缠,互相折磨。 孩子期待父母的爱,并不是物质的丰富,也不是荣耀的出身。

孩子只希望父母能平等的看待自己,和其他孩子一样,和一个个体的人一样。 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,就会忘记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。

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开始,父母所有的情绪,孩子都会记得。这父母对孩子的认定,也是孩子对于自己的认定。童年的记忆,会跟随孩子的一生,好与坏都很难磨灭。




作家伊坂幸太郎说过:“一想到为人父母不用经过考试,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。” 

生而为父母,对孩子除了义务还有责任。父母虽然不用持证上岗,但是可以学习和参照优秀的父母那样,任何时候,都可以和孩子正确的表达爱,而不是情绪。


03

走出父母的羁绊
学会“积极报复”

诗人雪莱说:“过去属于死神,未来属于自己。” 童年,也是我们的过去,如果那段记忆不快乐,不如把它丢给死神。自己把握住当下和未来,也可以过好这一生。 

我们的父母,也不过是有着缺点的普通人。所以尽力走出过去的影响,学会“积极的报复”,活出自己的快乐,很重要。 

在电视剧《知否知否,应是绿肥红瘦》当中,赵丽颖饰演的明兰,因为出身不好,母亲经常劝她要忍让,要低调。 

可是明兰自小就有一颗坚强的心,不服输,不认命,该得的东西就会去争取。 

当母亲去世,她侍奉在祖母身边时,常常观察和学习老太太的为人处世之法,自己也渐渐明白了许多道理。 

明兰嫁人以后,遇事从来不慌,凭借着公正、心善、有策略,理顺了婆家一众难缠的亲戚和族人。 

最终,祖母忽然生病,明兰为了弄清真相,不惜和父亲决裂,亮出自己的底线。 从小不被父亲疼爱的明兰,在最关键的时候,不仅让父亲另眼相看,也彰显了她令人敬佩的大义和坚持。 

明兰敢反抗父辈的不公,底气全部来自于自己的成长。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生在什么样的家庭,但是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。 

在《父母的羁绊》一书中,作者提到,对于“不合格”父母“积极的报复”,或许可以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
“积极的报复”指的是,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,曾经受到过来自父母的不好影响,或者在成年以后,明白父母的教育有问题的时候,可以自我疗愈的方法。

1、我们要和自己和解。理解父母的“失职”,不必原谅他们的过错。

2、我们很难改变父母,可以改变自己,就从相信自己开始。

3、既然父母“不合格”,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的“父母”,多做一点爱自己的小事,让自己得到情感的弥补。

4、世界上,能对自己负责的,只有自己而已。不用太在乎父母和他人的看法。

5、成为自己,爱自己,给自己追求理想的自由和信心。

6、多和生活幸福的人靠近,感受他们身上的光。




最后

父母也曾经是孩子,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,也带着他们童年的记忆。 我们以同情的心,去看待我们的父母,或许会更容易理解他们的做法和理念。

不要停止努力,保持自己持续学习的能力,让自己变得强大。令父母反思自己最好的方式,就是积极的面对生活,成就更好的自己。 

我们也会做自己孩子的父母,不论我们的童年快乐与否,都要用一颗相互尊重,相互接纳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孩子。

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快乐、幸福的童年,也是摆脱父母的羁绊最好的方式。